九游官网入口
|
筆者見過許多藏友都是犯了這個錯誤,整屋整屋的藏品都沒有一件是有價值的藏品。然說它不行藏友會理直氣壯地拿出書本來跟你論據,殊不知製造者就是按書所述製作。要說八十年代初、中期的書還有些參考價值,但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好多人覺得只要出版了書就有話語權,也是專家了。這個時候真是人也出書,鬼也出書,環繞古玩方面的書鋪天蓋地,書名不同內容大同小異,甲抄乙、乙抄丙。看了書難道就懂了嗎?不是,有時候反而有負面影響。筆者1979年在南京高淳花了五百元購買了一件《大明宣德年制》青花五彩花觚,從釉色、製作工藝都符合明代早期作品,就是圈足是“泥鰍背”,看了一位權威專家的著作所述明代都是平削底,清代才都是“泥鰍背”,本人看了以後心情老是忐忑不安,難道自己看錯了?走眼了?直至2010年看到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出版的《禦窯遺彩》(景德鎮出土,宣德官窯珍品)這本書後才將糾結了二十多年的心病解除,原來明代早期好多作品已經用了“泥鰍背”的工藝。這樣說書是否就不要看了?不是!而是要看對作者比較瞭解的那些書,過去像《趙汝珍說瓷》《格古要論》《天工開物》《雅玩》等書對提高自己收藏水準都是有幫助的。
(以上看法僅供參考)
周志明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