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官网入口
|
翡翠分級國標能否順利推開?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以翡翠的結構特徵與人文屬性,實現某種標準化的分級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就在這種背景下,一項國家標準正在醞釀。
時下,隨著翡翠市場持續高溫,許多人都知道翡翠有a貨、b貨、c貨之分。在一些相對規範的銷售場所,被視為假貨的b貨、c貨逐漸淡出,但是,品質相近的a貨翡翠,價格卻是天壤之別。
“所謂‘色差一等,價差十倍’,翡翠的一點點差別往往意味著懸殊的價值反差。”一位翡翠行家介紹說。而翡翠這毫釐之間的玄妙,也讓很多人望而生畏。有沒有一種辦法讓這種玄妙變得透明、公開呢?事實上,一項翡翠分級國家標準正由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醞釀著。這項標準試圖讓每件真品翡翠的優劣通過評估體系得到確認,進而為消費者、收藏者提供合理的價格參照。據瞭解,翡翠分級的國家標準出臺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一個量化的標準,能夠涵蓋千奇百怪的翡翠的全部內涵嗎?這樣的標準能夠順利推行嗎?它對市場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翡翠分級難在何處
在斑斕眩目的各大珠寶市場內,在一個個鑽石銷售的櫃檯上都可以看到鑽石分級標準介紹,而當你就翡翠分級的問題詢問旁邊翡翠櫃檯的銷售人員時,這些銷售人員十之八九會憑藉他們基於翡翠的認識對分級的可行性表示懷疑,有的人可能會直言不諱地告訴你:翡翠分級,等下輩子吧。
銷售人員對於翡翠分級的認識與很多業內人士,包括不少行業專家的看法基本相同——翡翠與鑽石等已經進行國標分級的寶石相比,其結構要複雜得多,而且其間人文的因素,包括審美、雕工等都與鑽石不可同日而語。
本次翡翠分級國標制定的負責人之一、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研究部主任王曼君對此深有感觸,她說:“分級是國際珠寶界評價寶石的慣例,翡翠應該進入到這個慣例當中,但是與鑽石等寶石相比,翡翠的情況要更為複雜,其組成的指標因素更多。例如翡翠首先有各種顏色,無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各種顏色都有,而且這些顏色變化非常大,極其複雜。”
實踐當中,關於翡翠分級的探索從未中斷過,但推行之難也有目共睹。
在翡翠發展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香港歐陽秋眉女士是最早提出翡翠分級標準的,她的“4c2t1v”標準對於穩定香港翡翠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歐陽秋眉的分級標準在內地並沒有被國內翡翠業所接受。
2003年,中國翡翠業重要省份雲南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地方性的翡翠分級標準,並且印製了一套圖譜,提供了專門的鑒定儀器,但這個標準據說受到了同為翡翠重要省份廣東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他們認為雲南的標準重質不重工,難以體現翡翠的真實價值。四年過去,當記者就標準執行情況向雲南相關制定部門諮詢情況時,相關部門對此話題已沉默是金。據雲南業內介紹,該地方標準在業內具有一定參照意義,但實際操作比較困難。
業內認為,對於翡翠來說,評價本身就是最難的,所謂建立評價體系也往往是文字好寫,操作不易。既然是國標,當然就是各方都要遵循的,也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而要錯綜複雜的翡翠行業普遍認可共同的標準規則並非易事。
難,為什麼還要分級
兩年多時間來,為了翡翠分級標準制定,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徵詢了翡翠企業、行業專家、院校、翡翠經營者等各方意見。王曼君直言:“在翡翠分級標準的制定上,首飾管理中心主要是起組織平臺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說最終的標準是各方博弈的結果。任何標準的制定也註定會阻力重重,而如果只是看到種種困難,那麼標準就永遠制定不出來。”
在標準制定者看來,近幾年來,國內翡翠市場發展迅猛,翡翠的消費與收藏群體急劇壯大,新的市場要求日趨強烈。王曼君說,中國珠寶市場30年間經歷變化的過程,就是不同歷史階段催生不同國家標準的過程。
上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珠寶市場剛剛啟動的時候,市場的主要表現為名稱混亂、真假不辨,不要說消費者、收藏者,就是商家都在上當受騙。當時珠寶貨源以國外為主,國外珠寶與國內珠寶的名稱對應關係十分麻煩,而一些國外商家提供的珠寶名稱本身就暗含殺機,如當年的合成紅寶石就騙倒了大批商家,這種背景催生了珠寶玉石名稱國家標準。
翡翠市場最初階段的問題是染色、漂白、注膠等翡翠充斥,大批購買翡翠的人因此上當,這個階段主要的問題就是解決真偽,於是出臺的國標就是珠寶玉石鑒定標準。從現在的情況看,當前翡翠市場的發展正在超越真偽鑒定的階段,像拍賣會,大翡翠銷售企業,商場專櫃等,都在經營a貨翡翠,而且會出具鑒定證書。然而,鑒定證書所能提供的僅僅是一個真偽的保證,天然翡翠品質差異巨大,看起來不大的一點差別,都可能導致很高的價值差距。在這一點上,目前的鑒定證書無能為力。